Responsive image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

2021-06-30 14:42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

  录

  前  言

  第一篇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深圳经济特区40年辉煌成就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

  第四节 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第二章 指导方针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要求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四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第二篇 新时代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三章 以综合改革试点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一节 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第二节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第三节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第四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五节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章 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第一节 服务国内大循环

  第二节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三节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四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三篇 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第五章 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一节 推进深港澳深度合作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第三节 增强“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

  第四节 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

  第六章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第一节 形成开放弹性有机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

  第二节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三节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四节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第四篇 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七章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第一节 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第二节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第三节 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协同水平

  第五节 建设开放包容先行的国际人才高地

  第八章 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第二节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构建未来产业策源地

  第四节 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

  第五节 打造全球服务经济中心城市

  第九章 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第一节 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

  第二节 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

  第三节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

  第四节 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第五篇 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第十章 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第一节 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健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 构建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

  第十一章 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第一节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 打造世界级运动活力之城

  第三节 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第四节 全面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力与文化辐射力

  第六篇 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第十二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节 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节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第三节 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

  第四节 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

  第十三章 打造健康深圳

  第一节 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全民健康管理

  第三节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第十四章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

  第一节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第二节 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节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五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七篇 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第十五章 建设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

  第一节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三节 引导全民践行绿色生活

  第十六章 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城市

  第一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二节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三节 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八篇 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

  第十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城市

  第一节 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第二节 建设一流法治政府

  第三节 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 创建模范法治社会

  第五节 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第九篇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第十八章 建设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

  第一节 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

  第二节 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第三节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第四节 全力保障食品药品生物安全

  第五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经济安全

  第十篇 凝心聚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第十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节 强化规划项目支撑

  第四节 加强规划评估考核

 

前  言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十三五”时期,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广东、深圳,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圳发展领航掌舵。深圳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深圳要肩负好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决扛起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责任,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篇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深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记使命作示范,不断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加快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砥砺奋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三五”时期,深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完成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新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

第一节 深圳经济特区40年辉煌成就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于我们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转折点,成长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40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的2.77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789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20年的4421亿美元,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万元,比1985年增长32.9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发展质量跃上更高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级大幅跃升,“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地均、人均GDP居内地城市前列,单位GDP能耗、水耗居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一面旗帜。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国家实验室落地深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8家、实现翻番,全球招商大会成果丰硕。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住房制度改革等成效显著,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深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前海发展生机勃勃,出口总额实现全国“二十八连冠”,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二线关”15个关口全部拆除,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飞地”发展模式初见成效。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提速,国际会展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入选国家交通强国首批建设试点,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机场三跑道、深中通道等开工建设,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在全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位居首位,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市域覆盖。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取得重大突破,盘活存量低效土地93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分类,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持续将财政支出近7成投向民生领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础教育学位数量增长近30%,职业教育水平全国领先,高校数量增至15所。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三甲医院总量接近翻番。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构建新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4万套。“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全面启动,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军民团结不断巩固。

  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碧水蓝天绿地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对口帮扶贫困县全部摘帽,助力9省54县(区、市)204万人口实现脱贫,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扶贫协作“好”档次。深入推进平安深圳建设,有序开展P2P网贷平台、问题私募基金风险防控处置工作,有力防御超强台风“山竹”等重大自然灾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获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用一个月时间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时间实现境内确诊病例清零,打赢社区小区防控、应急物资筹措、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深港联防联控等多场硬仗,抗疫经验和做法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通过“惠企16条”等有力举措,深圳经济增速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风向标”,交出一份超大型城市抗击疫情的优异答卷。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建。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呈现智能化主导、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深圳必须坚持国际视野,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复杂性、全局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正处于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的攻坚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必须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第四节 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确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部署推动在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深圳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全面发力,将大幅提高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深圳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将推动深港澳更紧密合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圳都市圈和重点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将大幅提升深圳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面临挑战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够强,营商成本持续走高。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存在短板,教育、医疗、住房未能有效满足人口快速增长需求。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艰巨。

  面向未来,深圳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经济发展面临所有的“危”都源自发展质量不高、所有的“机”都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抓住,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指导方针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感恩奋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与时俱进优化完善市委“1+10+10”工作安排,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要求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的经济特区建设规律,全面落实好以下基本要求。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高效益、高效率、高品质,奋力跑出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度”,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增强服务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增强“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人才第一资源,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改革综合效能,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将全周期管理意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各方面,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围绕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实施具有深圳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深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赋予深圳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二〇二五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二〇三〇年,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级跃居世界城市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资源配置功能显著增强,国际交流更加广泛,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跻身全球先进城市行列;建成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翻一番;成为法治城市示范,建成一流法治政府、模范法治社会,营商环境位居全球前列,城市治理体系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成为城市文明典范,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征更加鲜明,城市品位、人文魅力充分彰显,时尚创意引领全球;成为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市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那时的深圳将是更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另一番新景象,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那时的深圳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最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那时的深圳将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寄望的盛景将在鹏城大地全面绽放。

第四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专栏1:“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

注:表中带[ ]数据为5年累计值、带{ }数据为5年均值。